上架时间:2025-05-15 21:09:08 来源:bb贝博官方APP
护卫艇旧称炮艇、巡逻艇,是以舰炮为基本武器,主要担负巡逻、警戒、护航、护渔等任务的沿海轻型作战舰艇。
抗战胜利后,海军以接收的日伪炮艇为主,连同其它美制英制炮艇编成9个江河炮艇队和1个海岸巡防艇队。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之际,海军第1、第2、第3与第5炮艇队官兵先后率艇起义投诚;其余的炮艇因续航力不足,在溃逃台湾时也大部分被遗弃。这100多艘种类庞杂的炮艇就成了新中国海军初创时的主要轻型战斗艇。
这些炮艇中,主要是日本侵华时期,由江南造船所建造的25吨级江河巡逻炮艇,长16米,宽3.7米,吃水1.1米;2部主机共100马力,最大航速12节,装备25毫米机炮一门及12.7毫米机枪一挺,舰员12人。北约称其为“福建”级炮艇。还有一些改装的美国25吨人员登陆艇(LCVP)。
此外,广东军区江防部队炮艇队拥有10余艘杂型炮艇:先锋号(遗弃广州的光民号,原日本130吨木壳辅助驱潜炮艇驱潜190号)、十月号(起义的光国号、原日本驱潜223号)、勇敢号(起义的联荣号步兵登陆艇)、奋斗号(缉获的80吨走私船)、解放号、前进号、劳动号。
海军青岛造船厂利用日本侵华期间留存的“震洋艇”(自杀特攻艇)艇壳以及库存的美制“海格里斯”40马力柴油机,经过对艇体的修补和更换新艇首(原艇首为双首式),再架设两挺12.7mm高射机枪,在很短时间内改装了4艘长13.5米,排水量14吨,航速达10节的小型巡逻艇,从而为青岛地区配备了第一支巡逻艇中队。
为弥补数量不足,海军成立之初还用征用的渔船(约70吨)加装机枪改装了一部分巡逻艇,后来海军炮艇在执行护渔任务时,抓捕了16艘到我沿海渔场来偷捕的日本渔轮。这些日本渔轮排水量187吨,航速较快,主机也较好,遂装上陆用57毫米山炮也改成炮艇。
随着人民海军建设的发展,海上战斗任务日益繁重,这些缴获接收和临时改装的炮艇本来就不适合于海上作战使用,而且破旧不堪,一年要修理三、四次,远不能够满足需要。中国海军急需建立起一支机动灵活、快速的小型炮艇队伍。
1950年9月,军委海军指示海军江南造船所利用库存的进口主机设计试制2艘42吨三桨小炮艇,这是新中国自行研制军用舰艇的开端。海军江南造船厂设计室用2个月完成设计图纸,船体于12月22日正式开工。
1951年3月8日,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小炮艇胜利下水,它掀开了人民海军舰艇制造史的第一页。该艇为钢质炮艇,长21.34米,宽3.81米,吃水1.75米,排水量42吨;主机为GM6-71型柴油机,功率为3×165马力;航速12节,续航力100海里。武备为3挺机枪。
当初由于设计仓促,又受个别苏联专家的影响,为追求较快航速,造成稳性不够,加之有关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第2艘艇于1951年3月24日下水时倾翻。后两艇经改装后,于1951年11月交付华东军区海军使用(舷号H846、H847)。
发生倾翻事故后,海军造船部布置海军青岛造船厂重新设计试制。首制试造艇于1951年5月开工,7月下水。这种钢质炮艇长21.73米,宽4.10米,吃水1.10米,排水量43吨。主机为3台GM6-71型或“海格里斯”型柴油机,航速11.7节,抗风3到4级。艇艏装备1门25mm炮、艇艉装备1门20m炮,在驾驶台后、机舱棚顶上各设12.7mm高射机枪1挺。可携带深水炸弹8枚,本艇在1951-1952年间共建造8艘,交青岛水警区巡逻艇大队和东北鸭绿江江防公安部门使用。东北军区安东巡防处海防大队?担负志愿军空军跳伞落海飞行员救护。
在总结42吨、43吨炮艇(型号统称为“试50”)试制经验的基础上,海军舰船修造部组织海军江南造船所设计室,以苏联50年代一艘较为成熟的交通艇线型作为母型。改进设计出50吨三桨小炮艇。称为52甲型。1952年5月15日52甲型炮艇第一批4艘开工建造。
52甲型炮艇长24.6米,宽4.25米,吃水1.16米,排水量50吨。主机为3台GM6-71型柴油机,功率3×121千瓦(3×165马力)。航速12.5节,续航力500海里,抗风能力提高到5级。武备是2门日制25mm高炮(部分艇艏为苏式37mm火炮)和2挺日制“九五”式12.7毫米机枪,艇员21人。这是我海军装备发展史上第一次批量生产的53甲型小炮艇。北约称之为“台山”级。
江南造船厂从1952年4月至11月建造了20艘52甲型炮艇,交付华东军区海军各巡逻艇大队。同时青岛造船厂按同样设计图纸建造了6艘,交付青岛水警区巡逻艇大队使用。
温台巡逻艇大队1中队4艘(509至512艇)、2中队4艘(513至516艇)
1952年,海军成立舰船修造部,由总设计师徐振骐主持,总结了25吨级巡逻炮艇在历次海战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巡逻护卫艇发动机功率要大,艇体要轻,攻击和退出快捷;火炮要中、小口径速射炮,弹药基数多,这样在近战中对中、大型舰艇上层建筑有杀伤力,又不使艇重增加过多;船体水动力性能好,能适应一定海情并能在南海盐湿、复杂气象条件下航行作战。根据这一设计思想并结合当时的工业水平和物资条件,提出了52甲的改进型53甲型50吨级小型巡逻艇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并由江南造船厂结合现有条件进行设计和建造。
53甲型巡逻炮艇的主尺度、结构性能等与52甲艇基本相同。主要增设了有全套驾驶设备的露天指挥台,艇的总布置也稍有改动。53甲载弹较多,并设有电台和生活设施,艇的干舷较高,可以在风浪较大的南海地区独立作战。
53甲型巡逻炮艇长24.64米,宽4.25米,吃水1.25米,标准排水量42吨,满载排水量50.19吨。动力为两部GM-64HN9型柴油机,功率为2×225马力,最高航速13节,续航力400海里/9节,艇艏部装备1座37毫米炮,艉部1座20毫米炮,两舷设2挺DshK型12.7毫米机枪,较52甲型艇火力有所加强。舰员21人。北约称其为“黄埔”级炮艇。
53甲型艇在1953年共建成36艘。其中24艘交付华东军区海军,12艘交付中南军区海军。1954年建造的型号布置略作修改,称为54甲型艇。共建成14艘。其中10艘交付华东军区海军,另4艘交付中南军区海军。
由于当时台湾海峡被封锁,中南军区海军使用的16艘53甲型艇是在江南厂分段建造船体,再用火车将分段与武备一起运到广州黄埔工地装拼合拢后下水的。交付华南军区海军的53甲型艇对甲板室和仓室布置作了少量修改,艇体结构作了加强。因主机货源问题,这些艇的主机改用“海格里斯”,功率为2×110千瓦,(2×150马力),故艇速下降为10节左右。
53甲型艇虽然吨位不大,但在当时的杂牌舰艇中仍然格外醒目。做为中国海军最早的制式舰艇,53甲型艇在50年代多次参加海战,表现不俗。尤其是在当时台湾尚有海上制空权、我大中型舰艇不便南下的特殊斗争条件下,53甲艇尤显可贵。
1954年8月至1955年3月,海军黄埔修造船厂在广州凤凰岗设分厂,建造80吨木质炮艇3艘。该艇由中南军区海军舰艇修造部总工程师伍景英设计,艇的主尺度为28.28米×4.57米×2.7米(总长×型宽×型深,下同),空载排水量80吨,配有GM8-268A型主机1台,航速13节,主要装备为37毫米炮1门、12.6毫米机枪4门、深水炸弹架1个(可装弹4枚)。
53甲型炮艇虽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无论在数量上、火力上和航速上都难以和经常骚扰我沿海的海军的马达炮艇及南朝鲜的快速侦察艇相抗衡,海军迫切地需要装备速度快、火力猛的新炮艇承担我国沿海岛屿间的巡逻、护渔运输等任务。
从1953年开始,中国船舶工业开始引进前苏联的碳素船体钢和标准型火炮,708研究所的拖曳水池也建成。在这种背景下,55甲型高速炮艇于1954年8月开始研制(代号0102),由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二船舶设计室(即今708所的前身)设计,第一艘试制艇由沪东造船厂建造,于1956年1月10日开工建造,5月9日下水,7月试航,12月10日验收交船。后移交求新、大连、广州造船厂批量建造。
根据苏联专业的人建议,55甲型使用了苏联P-6型高速鱼雷艇的艇型,改用钢造艇壳。长25.21米,宽6.06米,吃水1.4米。空载排水量62.1吨,标准排水量72.8吨,满载排水量77.4吨。
动力为两台M50Ф-1柴油机(功率为2×1200马力)和两台3Д6型柴油机(功率为2×150马力)或两台3Д12型柴油机(功率为2×300马力)。最大航速22.5节,续航力500海里/11节。
武器配备有2门双联37毫米舰炮,2挺12.7毫米机枪,战斗定员31人。采用了标准制式电台,通信距离和可靠性均有改善。艇上装备的双联37毫米炮,射速成倍增加,颇具近战威力。北约称其为汕头级炮艇。
同时期,海军青岛造船厂也使用了苏联P-6型高速鱼雷艇的艇型,试制代号为0101的炮艇,与55甲型炮艇不同之处是材料为木质。0101型艇排水量为75吨,主机为两台M50Ф-1柴油机和两台GM柴油机,航速为21.3节。这种艇共建成4艘,于1957年3月全部完工交船。因木质艇取材率低,消耗大,未大批量建造。
55甲型艇在航速和火力方面均较53甲艇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加强。交付使用后,很受海军部队欢迎.在当时,艇由于航速快,火力强,对敌艇构成一定的威慑,使其不敢贸然入侵我领海。
“汕头”级一直生产到1960年,在沪东、求新、大连、广州造船厂共建造了75艘。其中求新造船厂20艘(1956年6月至1958年9月),大连造船厂20艘(1956年5月至1960年9月),广州造船厂34艘(1956年11月至1959年,其中前22艘为组装由大连造船厂建造的半成品),沪东造船厂1艘(首制艇),中国还将此型艇援助友好国家:1958年和1959年共援助越南26艘,1968年援助朝鲜8艘,还有2艘赠给了赤道几内亚。
继汕头级高速巡逻艇之后,中国又设计制造出山东级水翼巡逻艇。山东级水翼巡逻艇尺寸、航速、武备都与高速炮艇相同,但发动机变为两台,3800马力,靠先进的水翼技术达到40节,并能节省燃油,增大航程。该型艇建造数量不多。
55甲炮艇虽然在战术技术性能上有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海军在美国的扶植下亦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驱逐船、护卫舰等数十艘舰艇,这些舰艇排水量大、火力强、航速快。此外尚有—批快速特务艇,经常骚乱和侵犯我沿海。相比之下,55甲型艇航速仍偏低,火力仍不够强,抗风能力差,不易克敌制胜,要设计制造一型新的高速炮艇。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中国工业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高,钢材和柴油机国产化业已取得成功。这样,研制新一代护卫艇被列上日程。
1958年,海军舰船修造部在总结50吨、75吨级两代炮艇设计建造经验和的基础上开始研制百吨级高速护卫艇,各舰队、基地在“”形势下也要求自行建造百吨级护卫艇,并由海军舰船修造部造船设计处统一编制了设计型号:旅顺基地0106,青岛基地0108,东海舰队0109,南海舰队0110,海军舰船修造部0111。上述各型炮艇的使命任务及其战术技术性能,大致相仿和接近。排水量在100吨-150吨之间,主机均为4台仿自前苏联M50Φ-3的轻12V-180柴油机。
这批艇共建造了18艘。其中上海的0109艇10艘、旅顺的0105艇3艘、青岛的0108艇1艘,广州的0110艇3艘,海军舰船修造部的0111艇1艘。在这些试制艇中,较为重要的是0109艇和0111艇。
0108艇:1958年11月至1959年9月,该厂自行设计建造成排水量117吨
1958年,东海舰队首长根据当时东南沿海对敌斗争的形势和需要,针对原有炮艇航速较低,不能和鱼雷快艇很好地协同作战的弱点,提出了建造一批高速护卫艇的设想。对这种艇的航速、武装和吨位也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要求,具体的论证和设计任务交给了东海舰队舰船修造部。
新型护卫艇由东海舰队舰船修造部和海军101厂(现4805厂)共同设计,海军101厂建造。根据当时海峡两岸双方舰艇装备情况及本身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战术指导思想,设计的基本要求航速达到30节,以配合鱼雷快艇的作战。为此在船舶研究所和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协助下,专门设计出船首尖瘦,船尾宽方,底部较平坦,舭部成圆弧形的圆舭形线月中旬正式动工,12月6日下水,12月18日试航,试航时的平均实际航速达到32.09节,超过了预定指标。1959年4月,海军在上海召开“高速护卫艇设计建造现场经验交流会”,总参、海军和各舰队都派人参加。
0109型高速护卫艇长35.66米,宽5.2米,吃水1.5米,标准排水量108.6吨,满载排水量111.16吨。艇员36人,续航力640海里,自持力7昼夜。主机为4部M50Φ-3高速柴油机,武器配备为前双57毫米火炮1门,后双37毫米火炮1门,舯部两舷为457毫米鱼雷发射管各1座。其中双57毫米火炮是由海军501厂(现4306厂)用仿苏C-60单60毫米陆用高炮2门改装而成。北约将它代号为上海I级。
0109型高速护卫艇从1959年至1965年共建造了10艘,舷号自570至579。1978年以前全部退役。
1959年4月海军舰船修造部在上海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与此同时,海军舰船修造部设计处也于1959年9月开始,在综合各舰队基地自行设计制造的护卫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0111型高速护卫艇设计的具体方案。0111型护卫艇于1960年1月完成设计,2月交大连造船厂试制。首艇于5月13日开工建造,11月20日下水。经过一年的试航试验,正式交付使用。
鉴于首艇超重,其正常排水量为130吨,航速仅达28.5节,未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海军对其进行了使减重改进,使其排水量从130吨降为115吨,经试验,航速达30.2节。同时,海军将艇研制资料移交708所,进行批生产型的改进设计。
当时正面临海军对大陆进行“武装渗透”、“两栖突击”和“海上袭击”等破坏活动,沿海部队急需大批量的高速护卫艇,同时,面对各舰队自制多型护卫艇的局面,为了统—型号,便于批量生产,海军装备订货监造部提出建议,于1962年10月29日至11月12日,在青岛召开护卫艇定型现场会议。各舰队、基地自行研制的0l05、0l08、0109及0111等各型护卫艇,均航渡到青岛(南海0110因台湾海峡形势紧张未参加,仅带来模型和图纸资料),进行实船试验与观摩评比。
经过观摩对比,分析讨论,考虑认为0111艇总体性能较好,对航速、稳性、耐波性.操纵性、生命力、续航力、外形及生活条件照顾比较全面,考虑了因各地区天气特征情况和换用耐用巡航机的改装需要,708所设计的艇的图纸齐全,可迅速转入成批生产。会议遂确定以0111艇为定型艇,并明确战术技术方面的要求.正常诽水量定为110-120吨,最大航速不低于30节,6级海情能安全航行,3级海情能有效使用武器,主炮由陆用单57mm炮改为舰用双37mm饱,后机舱有条件换用长寿命巡航机及甲板室外形改进等等。
标准62型护卫艇长38.78米,宽5.3米,吃水1.4米,标准排水量108.6吨,正常排水量116.8吨,满载排水量121.4吨。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600海里/17节,作战半径200海里。抗风力8级,自给力7昼夜,战斗定员36人。它的标准主机为4部轻12V-180轻型高速柴油机,总功率4×1200马力。
0111甲型艇在大连造船厂自1962年12月开工建造至1965年4月底,共建成17艘,其中首批3艘直接军援朝鲜。黄埔造船厂亦于1963年6月开工建造代号为0111N的0111甲南方型艇,至1966年9月底,共建成011l甲型艇13艘。
鉴于12V-180柴油机寿命太短,仅400小时,不适宜做巡航机。为探求巡航机的出路.海军决定暂用国内已仿制生产的12V-150(即3Д12型)柴油机,将0111甲型艇的后机仓两台12V-180柴油机替换为12V-150柴油机,称为0111乙型(0111A)艇。1964年4月,大连造船厂根据708所的0111乙型艇的设计图纸,开工建造首创艇,同年12月建成。至1965年11月,共建成16艘并交付使用。
为探求巡航机的出路,早于1960年3月海军便专门向上海柴油机厂投资690万元,扩建大马力艇用柴油机车间及配套设施,为海军研仿西德MB-820DB型高速长寿命柴油机。1963年9月上海柴油机厂试制成功重12V-180柴油机样机,海军遂决定改用重12V-180柴油机作巡航主机,艇型定为0111丙(0111V)。1964年4月,由708厂修改设计,7月完成设计审查。
1966年1月8日,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0111丙型艇的首制艇,同年5月29日完工。0111丙型艇与甲型艇的主要区别,是艇的后机仓改用上海柴油机厂试制生产的重12V-180型柴油机两台,功率为2×1200马力,该型机的优点是寿命长,功率亦不小。但每台机约重了3吨。故0111丙型艇的排水量稍大于甲型艇。而主机马力稍小,所以该型艇艇速降低到28.5节左右。大连造船厂共建成43艘。
0111甲型艇通过“八·六”海战和“崇武”海战,在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出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后经708所修改,反映在0111丙型艇的后续建造上,是为0111丙Ⅱ型艇。至1975年5月大连造船厂共建造0111丙Ⅱ型艇(0111D)110艘。
0U1丙型艇在大连造船厂建造的同时,黄埔造船厂自1966年2月到1969年2月,建成0111丙南方型艇(0111O)17艘;自1969年1月至1975年底,建成0111丙Ⅱ南方型艇23艘。
60年代,在采用重12V-180柴油机作巡航机建造0111丙型艇的同时,鉴于重12V-180柴油机产量一时上不去,作为过渡,海军从西德进口了MB-820DB型柴油机200台,供作巡航机之用,定为0111丁型艇(0111M),并于1964年10月,由大连造船厂负责修改设计和建造。
首制艇于1965年2月11日开工,12月29日建成。0111丁型艇主要是将0111丙型艇的后主机仓,由重12V-180型换装为两台进口的MB-820DB型柴油机。由于发动机功率增大到每台功率1300马力,故航速提高到31.7节。以后,又对其作了类似0111丙Ⅱ型艇的修改,产生了0111丁Ⅱ型艇(0111D)。
0111丁型和0111丁Ⅱ型艇,到1968年10月底为止,大连造船厂共建造了85艘;其中0111丁型艇为26艘,0111丁Ⅱ型艇为59艘。
根据反潜斗争的需要,驻大连造船厂军事代表室于1971年提出将0111丙型护卫艇改进设计为反潜护卫艇的建议和具体方案,得到海军领导机关的支持。并由大连造船厂承担此项任务.在0111丙型艇的基础上做了设计修改。根据反潜任务的需要,在武备方面,除原有的武器外,尚增设了3门五管火箭式深弹楚置,艏部2门,艉部1门,以及增配了电瞄装置、电罗经和声纳设备等。为此,艇长度增加2米多,排水量亦相应用加。为保证艇的快速性,主机改为四台轻12V-180型批油机,功率为4×1200马力),其他基本同0111丙型艇。
与首批2艘0111S型艇的不同处主要是去掉了尾部的的五管火箭反潜深弹装置,以及后主机仓仍如同0111丙型艇,为重12V-180型机2台等。为这样,直到1975年11月,大连造船厂共建成0111S型艇27艘,其中为0111S型艇2艘,其余25艘为0111SⅡ型艇。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还曾准备在0111丙型艇中,改装3艘装备燃气轮机为主动力的0111R型护卫艇,但出于历史的原因停产。
自1962年至1982年的30年间,62型系列护卫艇总共建造了391艘,其中大连造船厂298艘,黄埔造船厂53艘,桂江造船厂40艘。承担主要建造任务的大连造船厂自1962年批量生产后,工厂建立了—支专门从事0111型艇生产的队伍,工人的操作从生疏到熟练,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调度指挥水平也一直在改进,生产效率愈来愈高。每艘艇的生产周期由630天缩短到54天,并创造了一个月内交工10艘艇的纪录,充足表现造船工业中批量定型生产的优越性。
我国自行研制的62型系列护卫艇(包括各舰队制造的0109型等高速护卫艇),在保卫祖国海防的斗争中屡立战功,受到部队的欢迎,他们反映62型系列护卫艇设计与建造质量均佳,具有航速快,炮火猛、灵活机动的优点,能隐蔽待机迅速接敌,火炮发射速率高,能有效地压制敌舱面火力,尤其是在掩护与配合鱼雷快艇在近战夜战中更能发挥其威力,充分肯定了62型系列护卫艇的历史作用。
62型是中国对外所输出的武器中最受喜爱和数量最多的海军舰艇,曾接受62型护卫艇的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6艘)、孟加拉国(6艘)、喀麦隆(2艘)、刚果(3艘)、埃及(4艘)、柬埔寨(4艘)、几内亚(6艘)、朝鲜(12艘)、孟加拉国(4艘)、巴基斯坦(12艘)、斯里兰卡(10艘)、塞拉利昂(3艘)、坦桑尼亚(8艘)、突尼斯(2艘)、越南(8艘)、扎伊尔(4艘)等。1970年0111甲型艇的全套图纸资料翻译成俄文出口罗马尼亚,罗方据此稍作设计修改,自1973年起至今自行建造27艘艇。
在80年代中期,0111各型艇开始退役,为替补即将退役的这批艇,海军装备技术部于1983年8月提出在0111S型基础上做修改的设想,并定名为62-1型护卫艇。1984年8月,交由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公司做修改设计工作。1985年7月,首艇在桂江造船厂开工建造。1986年10月完成试航交付南海舰队。
62-1型艇与原型艇的主要分别是露天式艇桥的前面和两侧加装上挡风玻璃窗,改善了指挥台的工作环境;桅顶上装有一部新的平面搜索雷达,取代了原来装置的仿苏式“秃头”或“罐顶”式搜索雷达。512雷达改型艇的艇身加装了减摇鳍,艇员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有根大的改善。该艇的武装仍为首设在艏艉的2门双联37毫米炮,舯部两舷的2门双联25毫米炮。
62型炮艇的成功,使得中国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更大型的“海口”级炮艇,艇长45.7米,宽6.4米,吃水2.1米,标准排水量160吨,满载排水量175吨,武器装备和62型相同,由于“海口”级战斗力没有太大提高,结果只建造了6艘便不再生产。
在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中期,由于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紧张,中国海军还建造了许多型号的小型艇,以便“随时可战”。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论证,大部分战艇都性能不佳,只适用于沿岸巡逻,如80吨的“北海”级、30吨的“营口”级等。由于缺乏作战价值,这批战艇很快都退役。
此外,为满足沿海侦察任务的需要。60年代还建造了一种965型侦察艇,由701所设计,上海求新造船厂建造。西方将其称之为“榆林”级侦察艇。艇长13米,宽2.91米,吃水1.1米,排水量10.07吨;主机为3Д12A型柴油机1台,300马力,航速20节;装备2挺12.7毫米机枪以及简易雷达设备,艇员10人。
965型艇共建造了80艘。后改进的966型侦察艇,将艇体改为玻璃钢,艇重减轻,航速提高到24节,又建造了46艘。该系列艇共援助刚果4艘、柬埔寨3艘和坦桑尼亚4艘。现在青岛海军博物馆有一艘965型侦察艇展出。
从“试50”到62-1型的中国护卫艇的研制历史看,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可能,充分的发挥海军与造船工业部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坚持自立更生,立足于国内,自行设计制造或研制出来的,这些艇吨位虽小,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均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护卫艇是海军建造数量最多、出口授外最多的艇;是材料设备国产化最早最全的艇;是海军近海防御作战中取得重大战果最早的艇:是当时最受海军指战员欢迎、设计最成功的艇.通过三代炮艇的设计与建造,既培养了一批高速炮艇的科研设计和建造人才,亦培养了我海军一大批指挥员和战斗员。
近日,知名演员刘晓庆被深圳市民王先生实名举报涉嫌偷税漏税,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已受理并启动调查。王先生的举报内容显示,刘晓庆通过名下小微企业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以“形象代言费”名义将330万元借款转为个人收入,并开具6%税点的增值税发票规避27%以上的个人所得税。
5月15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中国实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以来,稀土价格翻了三倍。美国研究机构也发出担忧,美国将无力填补稀土缺口,毕竟当下超九成的稀土都要由中国进行冶炼加工。当美国军工被稀土“锁喉”,美国武器装备有几率发生什么变化?
大象新闻记者近日,大象新闻记者和知名“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一处涉嫌非法的自建房蹲守多日,拍摄记录到一白色无牌商务车及其它多辆车将数名女性转送至自建房的过程。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5月15日下午,中国国防部新任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公布消息。这是蒋斌的首次亮相,他成为国防部第9位新闻发言人,也是首位80后新闻发言人。
2024年11月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海上攻防”主题展出中,歼-35舰载战斗机1:5模型首次展出,与歼-15T舰载战斗机、直-18F舰载反潜直升机、翼龙-2反潜巡逻无人机系统等同台亮相。
还可领取就业见习补贴。每人每年最高30240元!补贴条件:用人单位每月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80%的标准对见习人员支付工作补贴。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据印媒报道称,印度民众在霍希亚尔普尔发现了巴基斯坦发射的中国 PL-15E 导弹的残骸,从公布的视频来看,这枚导弹大部分都是完整的,尾舵、发动机、弹体中部的短翼都非常完整,此前在社会化媒体上已然浮现多次残骸,包括天线、制导舱甚至T/R单元,这不禁让很多网友都非常
国际军事研究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远望智库美国军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外国军事学术》总编辑、《世界军事年鉴》主编等职。
联系人:郝经理
手机:18939624888
电话:0394-8922555
邮箱:825878707@qq.com
地址: 太康锅炉南工业区